几年下来,京城的纵横书局那真是大变了模样,变的不光是前头的店铺门脸,还有后头。
占了足足五家店面的书局后院自然变得很是宽敞,除了必要的印刷作坊外,还有库房、帐房和专门招待重要客人的会客厅堂等等建筑,尤其是最后的客厅,更是气派奢华,又透着文化韵味,叫人见了都能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李凌就在这客厅中,当然坐的是最上首的主位,其他几个掌柜则小心翼翼地坐在下首,完全是一副恭听教诲的模样。虽然李东家已有多年未曾回来,但他在书局众人心中的地位并未因此有所降低,反倒是因为与他的书信往来,经他指点而做出改变,让书局生意不断变好,让大家对他更是心生敬畏。
一番寒暄问候,便有伙计把一摞账册给送了过来:“东家,这些便是我们书局两年里的进出账目,还请你过目。”
李凌笑着瞥了眼那几十本账册,便笑着摇摇头:“你们做事我放心,就这么说说这两三年的经营情况便可,就不查账了。”他自信这些人不敢在账册上耍手段欺瞒自己,这不光是因为掌柜们知道自己算账的本事,不敢班门弄斧,更在于现在的他的身份。
扬州知府在京城官场里确实什么都算不上,连想入住馆驿都只能住最差一档的客房,但对寻常百姓来说,他的官职依然充满了威慑力。就拿眼前这些人来说,一旦真得罪了他,想要对付他们,就跟碾死一只蚂蚁般简单。
更何况,李凌对他们一向大方,每年光工钱都比得过寻常四品官了,再加上年底的干股分红,那妥妥就是京城里的高收入人群了。这样的待遇,只要不得了失心疯,谁会冒着丢命的风险来欺骗自己东家呢?
接下来的事实也证明李凌的这一判断,几名掌柜依次开口介绍起书局的情况,完全没有半点造假或隐瞒的意思,只要李凌询问,他们就会把生意上的种种细节都道出来,那都是实打实的银子收入啊。
而经他们这一说,李凌才知道如今书局的规模要比自己想的还大,因为现在京城里不光有这么个总揽的书局,城南和城北也开设了两个分号,如此就能让百姓们更容易买到纵横的书册报纸,至于遍布全城的卖报人,更是达到了数百之多。可以说纵横书局硬是以一己之力为天下多生出了卖报郎这么个职业来。
这番介绍,听得李凌频频点头,满意赞许道:“不错,各位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啊,甚至比我希望看到的结果更好。你们放心,只要我纵横书局能有所成长,年底的分红一定少不了你们的。”
“多谢东家关照。”众人也很是兴奋,连连称谢,但随后,还是有人迟疑着道:“不过东家,其实最近咱们还是有不小的困扰,一直都拿不出个正主意来。”
“哦?却是什么难处?说来听听。”
“就是发展至今,咱们书局已经很难再进一步了,甚至我们都按照两淮那边的纵横书店的做法在前边弄出了新的花样,可这效果依然寥寥啊。只怕今年之后,我们书局的收入就没法再有太大增长了。”
这一提之下,其他人也纷纷跟进,也都忧心忡忡地道出了自家的顾虑:“是啊东家,如今我纵横报在京城每月都能卖出去将近二十万份,但到此之后,就很难往上长了。反倒是随着我们不断把生意做大,其他书局又开始跟着我们办起了相似的报纸,即便现在还构不成威胁,但影响多少有点,他们还会跟我们抢广告客户,委实难办啊。”
李凌静静地听着,也明白这是任何一个产业走到一定程度后的天花板问题。京城确实够大,人口够多,但是终归也有个极限。现在纵横报每旬一出,也就是七八万份销量,分到全城,就是每二十多人中有一个买报的,这么算其实覆盖率已经相当之广了。
刨除那些不识字或是家贫无余钱的,甚至都有将近一半,甚至更多的京城百姓会买纵横报看了。要想再进一步,只靠原来那些手段明显不成,毕竟任何作品都有个目标受众,报纸又不是真金白银,可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的。
沉吟了一阵后,李凌才笑道:“你们不要只把眼光落在京城一地嘛,完全可以将我们纵横报的受众往更远处扩散。不瞒你们说,这两年在江南,我也开办了纵横报,那边的情况也相当不错。
“同理,京城之外,北方各处大小城池,也可以到那里去开设书店,贩卖报纸,如此咱们的生意不就又有新的增长点了?”